張杰芳校長故居--楊梅故事館是在地人的祕密基地,我們知道裡面有著老東西、老時光,這次託老校長的福竟然能在老房子裡頭嘗到老客家味。
18:30準時入席,在玖如老師的童年回憶中,就著花藝、音樂盡嚐滿桌盛宴。一解文雅菜單上的客家滋味。
首先-涼脆客家小品 白話翻譯:涼拌大頭菜
完美的閩客交集,一上桌大家忍不住分享起自己家裡的涼拌大頭菜作法。今天的大頭菜有著淡淡醬色,帶了一點蒜頭辛香,酸度溫和,口感爽脆,開了味也開了整桌認識不認識的人之間的話匣子。
第二道-韭見浮雪圓 白話翻譯:客家鹹湯圓
每個客家子第心中都有一鍋阿婆的鹹湯圓,韭菜、油蔥、紅白湯圓交織而成的鹹香。細碎的韭菜散發著香氣,與黏糯的湯圓脆軟交織,油蔥低調的發揮作用,不喜油蔥的人可以大膽嘗試。
第三道-後院子桔香白斬雞 白話翻譯:客家白斬雞
曾經接過一個任務,幾個月內要吃遍109家客家餐廳。有時候一天內會吃到三隻白斬雞,後來終於忍不住問客家主廚:為什麼白斬雞都要切這麼大塊?主廚回答:請客的當然要讓客人吃得飽啊!原來,以勤儉著稱的客家人,將勤儉放在自己身上,更顯得待客大方。
可惜今天的雞肉稍嫌乾柴,幸好有不敗桔醬神救援,雞肉裹上酸甜的桔醬,竟然迸出回甘滋味。
第四道-筍香豚蹄豬腳包 白話翻譯:封肉
誠心建議各大美妝品牌,除了烤鴨色之外請推出封肉色。再誠心建議國家主管機關,將筍香蹄膀列為國寶級料理、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。此蹄膀顫顫巍巍上桌,再也沒有比之更誘人的腿了。比蹄膀更令人期待的旁邊那一圈飽吸滷汁肉汁的筍乾。
有別於傳統的濃油重鹹,此蹄膀雖然色澤晶亮,但鹹甜口味溫和,外層是黏唇的皮,第二層是瑩亮的肥油,最裡層才是滷得透徹入味的軟嫩瘦肉。
第五道-楊梅客家戲粉腸 白話翻譯:薑絲粉腸
經典客家料理薑絲大腸的變形,將薑絲、粉腸炸過,呈現有別傳統的乾爽。而且酸度清新不嗆,薑絲清香搶戲,很適合作為小酌下酒菜。
第六道-家常薑絲戲柴魚 白話翻譯:薑絲柴魚
也是一到耐嚼的下酒菜,柴魚意指很硬的魚乾,充滿濃縮鹹香海味,跟薑絲一起炸過,鹹香加薑香,很適合在冬日早晨配著稀飯一起下肚。
第七道-客家庄內肉 白話翻譯:醃鹹豬肉
這是我第一次吃到客家鹹豬肉,第一口就令人驚艷不已,很榮幸吃到主廚傳承自媽媽的手藝,又與兩位客家大姐同桌,以最完美的方式嘗到鹹豬肉。主廚秘方是醃肉的鹽巴先炒過,醃製時肉才不會跑出腥酸味,吃的時候切薄片、沾上客家大姐口中不可或缺的大蒜白醋,讓酸味與脂香中和、蒜味與鹽味調和。白飯再來三碗!
第八道-拜後鹹香 白話翻譯:客家小炒
從前人拜得豐盛,五花肉、魷魚……一次吃不完的,通通留著炒在一起,於是有了這道客家料理代表作。加上豆干、芹菜、蒜苗,大火炒得油鹹香,奇怪了,白飯怎麼扒肚子都不會飽。
第九道-歲月糟嬤肉 白話翻譯:紅糟五花
終於來了一道我熟悉的客家味,客家紅糟濃厚的甜酒香一直是我的湯圓好夥伴。埋在厚厚紅糟底下的是薄切五花肉,大大的肥肉區域連著很嫩很軟的瘦肉,通體吸飽了甜滋滋的紅糟。
第十道-舊時豆干湯 白話翻譯:四季豆燉排骨
此豆干非彼豆干,原來是之前曾在客家庄遇過的「豆乾」。將夏季盛產的四季豆曬乾保存,讓冬季也能吃到夏天蔬菜的甘甜。湯頭是濃縮的豆乾味,有點像阿嬤煮的四季豆鹹粥,加入排骨一起燉得軟軟的,濃濃的湯喝來有菜甜有肉香。
第十一道-校長最中麻糬 白話翻譯:紅豆最中加麻糬
一直覺得最中與老紳士很搭配,這也是張校長最喜歡的甜點,加上具客家風情的麻糬,顯得別緻又有故事。最中餅殼裡面還有杏仁片,杏仁片與餅殼的脆加上紅豆沙與麻糬的軟Q,吃在嘴裡非常熱鬧。
手工紅豆餡甜度低,可惜偏乾,裹在飽滿的麻糬外面顯得有點比例失衡。
第十二道-日和草莓大福 白話翻譯:草莓大福
大顆小顆在一盤的草莓大福長相樸實,內裏卻是驚為天人的多汁、香甜、微酸。極好的草莓品質,加上綿綿密密的綠豆沙與軟軟糯糯的外皮,為這餐畫下最滿足的句點。
留言列表